在压力管道设计及工程实例中,关于伴热方式的选择,有这样一句:输送介质的终端温度或环境温度接近或低于其凝固点的管道;介质凝固点低于50度时,宜选用电伴热。如果输送介质终端温度低于凝固点了,介质不就变固态了,还怎么输送?如何理解这一句话呢?
总结实例中的话,进行分析,可以概括以下内容:
防止介质和外界/终端进行热传导 向温度较低的方向散热 抑制介质本身温度向其凝固点接近 所以设置伴热,归结为以下。
如果输送介质的终端温度或环境温度接近或低于其凝固点
介质凝固点低于50度时
主要是终端温度或环境温度等于或低于凝固点,这句话怎么理解呢?环境温度低可以解释,可终端温度等于或低于凝固点,这个终端温度又是指的什么?
可以理解为介质在被输送出来的时候温度较高,在输送过程中会散热导致介质温度慢慢降低,在到达目的地之前介质温度降低到不能流动的状态也就是接近或者低于凝固点温度。所以需增加伴热。
以上说明了两件事:
一、并不仅是因为天气缘故导致介质凝固,才能采用伴热的方式,其他诸如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热损耗,也是不可忽略的因数之一。有些场合,需要保证介质传输中的温度恒定,例如环保烟气伴热,需要将产生的废气,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进行传输到实验室来进行环保分析等。
二、在选择伴热保温时。我们会通过环境与介质的温差,进行选择。但一般管道的介质都是流动的,不同的介质因为流速不一,密度不同,热损耗也随之改变。当流速越快的情况下,热损耗越大,伴热难度越高。所以我们在进行电伴热设计时,就需要根据此增大电热带的功率,或则改变其安装系数,而有些例如静止的储罐,我们需要考虑到是否存在搅拌,还有重要的就是介质的粘稠度。
点击图片——进入工程案例